1.“看起來,原始的綠藻沒有明顯動植物的區(qū)分。植物細胞也有粒線體,所以粒線體的有無應該不能作為區(qū)分動植物的標準。”你說得對,粒線體存在于動物與植物中,他們都能進行呼吸作用,植物的特征是能捕捉太陽能的葉綠體,我已經(jīng)修改了。
2.“單胞藻就是同時被葉綠體與粒腺體寄生"因為雙方都得利,所以應該算是一種互利共生,而不是寄生。”一般的語言習慣認為,“寄生parasitic”有利用宿主、榨乾宿主的負面意思,因此Carol H. McFadden, William T. Keeton用“居住resident”在宿主host體內(nèi)來說明。
3.但是葉綠體與粒腺體住在單胞藻體內(nèi),翻譯成“居住”又會有一種誤解,就是居住的意思是葉綠體與粒腺體是“住戶”,單胞藻是“房子”,“住戶”與“房子”之間的關(guān)系是房子保護住戶,住戶并沒有提供什么利益給房子,房子折舊了,住戶就可以離開了,這是一種片利關(guān)系,而不是互利共生關(guān)系,所以翻譯成“居住”,也好像意思不太精確。
4.也許翻譯為“單胞藻內(nèi)是同時被葉綠體與粒腺體寄居”會更恰當。但是我認為實際上葉綠體與粒腺體的謀生方式就是寄生在單胞藻內(nèi),屬于一種對宿主有利的寄生,是符合互利共生原則的寄生。維基百科把粒腺體翻譯為“寄主”,也是把粒腺體看成是一種寄生。